《云边有个小卖部》
1、笔记本知道一切心事。
刘十三,像许许多多的小镇青年一样,计划好好学习,渴望上清华北大,远离故乡,看看大城市是否真的比院子里的桃树还美,想去大城市工作生活。
当同龄人都在娱乐玩耍时,刘十三自律地沉迷于知识的王国。
刘十三有个笔记本,记下的都是自己的计划。
刘十三预习复习补习,努力学习,高考分数并没有如愿,刘十三明白了:很多事情,不是仅靠计划、毅力就能做到。
年少时,每个人都有一个笔记本,或有形或无形,里面收藏着所有的心事。
起初是一项又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,随着定下的任务越来越难以完成,就变成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愿望,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,我们渐渐接受了现实。
我以前也认为,写下的每一项目标都应该完成,不达标的时候总会沮丧、自我怀疑,后来才明白,不能总是执着于“没有打钩”的事项,那些“被打钩”的事项,是自己踏踏实实付出、没有虚度时光的证明,落笔写下每一个目标的瞬间都是极其郑重认真的。
翻看一路走来的证据,那些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忍受的救赎。
2、没有放不下的人。
刘十三大学时喜欢的女生是牡丹。刘十三明白爱情必须给予,可他能拿得出手的,只有尚未到来的未来。
刘十三一直被蒙在鼓里,当了牡丹两年有名无实的男朋友,牡丹真正的男友另有他人。
失去爱情,刘十三偶尔还是会想起牡丹。刘十三明白的,牡丹不爱刘十三。
分开后,刘十三很多次想给牡丹打电话,但都忍住了,最后终于拨通时才知是空号。
刘十三恍惚时想,他拼尽全力,不过是在重复等待,他本可以发现她并不爱他的事实,等待不能称作努力。
刘十三由始至终没有埋怨过牡丹。有一天,刘十三突然发现,自己已经不知上次想念牡丹是什么时候了。
“找一个爱你的人结婚,幸福生活”是多少人的憧憬。在一无所有的年纪,遇上了以为可以携手一生的人,而那个你愿意为其倾尽全力、付出所有的人,最终还是与你分开了。
过来人会告诉你: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。可我总认为,千万个分开的理由,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不够爱,“现实”不过是“不够爱”的一个表面。
你说你要去追求梦想了,或许猴年马月都不可能功成名就,你让对方不要等了,你怕耽误对方的大好前程,可是你有没有想过,对方的梦想里面,恰恰就包含了你。
你说你不够优秀,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生活,对方如你所愿和你分手了,你想果然又是一个现实的人,可是你有没有想过,对方早就准备好并肩作战,是你自我放弃的态度,令对方一次又一次感到失望。
你说你要求不多,然而你总是为对方偶尔的忽略感到不满意,可是你有没有想过,对方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,尽力做到最好了。
幸好,分手时的痛彻心扉,最终会被时间慢慢治愈,没有放不下的人。缓缓跳动的心,没有死,却不再轻易心动了,不是因为不再相信爱情,而是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。
3、你再普通,也有人爱你。
舍友智哥对刘十三的印象:“智哥觉得此人虽然无聊,但脾气甚好。后面一项优点随着熟悉变成了缺点,现在想来,如果想要这样的朋友,只要到天桥往下望,行走的全是刘十三。”
刘十三大学补考、重修都失败,导师帮他争取学位证,千辛万苦总算毕业了。
刘十三找到了一份卖保险的工作,试用期一事无成,业绩单经常倒数第一。
刘十三不想让单位领导和同事冷嘲热讽,信誓旦旦立下了卖出一千零一张保单的目标。
程霜,小学四年级时在云边镇第一次和刘十三相遇,一个得病随时会死去的女孩。
在刘十三失恋时重逢,鼓励刘十三,与刘十三结伴打车一百六十公里去找牡丹;听到刘十三的保单目标,程霜没有打击他这是一个难于登天的任务,而是出谋划策、收集资料、整理情报,帮助刘十三一步步向一千零一张保单靠近
在程霜心中,云边镇最好的是刘十三,童年时,总是给“打劫”的小程霜带东西。
哪怕刘十三“又懒,又傻,脾气怪,说话难听,心肠软,腿短,没魄力,也就作文写得好点,土了巴叽”,可“这么差劲,一无是处”的刘十三,程霜就是喜欢。
程霜最后留给刘十三几行字:“生命是有光的。在我熄灭以前,能够照亮你一点,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。我爱你,你要记得我。”
天赋异禀的幻想,每个人都有过;一鸣惊人、羡煞旁人的美梦,每个人都有过。大家都想成为天才,成为举世无双的存在。
事实是,埋藏在心里的自卑,时不时就会出现:这么普通的我,真的有人会发自内心爱我吗?
主角永远只有一个,但从来没有一个剧本,能少得了配角。你再普通,也有人爱你。你再普通,也值得被爱。如果你感受不到被爱,可能只是因为你未曾察觉,那些隐藏的爱。
4、永远的山,永远的海。
刘十三原本希望大学毕业后,说服外婆王莺莺盘掉铺子,他到大城市付个首付,每天带王莺莺吃鸡蛋灌饼,让王莺莺使用电动麻将桌。
得知刘十三失恋失业悲伤至极,七十岁的王莺莺,跑到刘十三的城市,灌醉刘十三,一来一去两百公里,开着拖拉机,将七八十斤的行李和一百三的刘十三,拖回了云边镇。
颠簸一路,喝醉的刘十三一直吐,王莺莺时不时下车替他擦。“艰难,辛苦。”王莺莺的自我感慨,不过是心疼自己的外孙。
面对镇里三姑六婆的盘问,王莺莺眉飞色舞,把刘十三塑造成大城市精英的形象。
刘十三执意要重回城市,王莺莺说出了心里话:“从小到大,你都要去城里,我也没拦着,但你总得让我放心啊……”
王莺莺厨艺了得,经常做许多好吃的:豇豆炒肉丝、月饼、红烧鲫鱼、蹄髈烧面筋、上汤苋菜、宫保虾球、葱油蛏子、冬瓜排骨汤……刘十三以前上学时,吃泡面的时候,就会放一个王莺莺准备的蛋饺。
刘十三认为自己活得很没意义,想到的都得不到,王莺莺义正辞严:“你怎么能乱想!四肢健全,受过教育,我们家又不是穷到吃不上饭,怎么能说死字?年轻的时候就要走得远远的,吃好多苦,你怕什么!家里有人,我老太婆在,你就有家的,闯得出去,回得了家,才是硬邦邦的活法!”
生老病死,外婆还是离刘十三而去了,最后对刘十三说的话都留在录音笔里。
刘十三的成长离不开外婆的关怀与疼爱,尽管刘十三还来不及给外婆尽孝心,外婆就已离去,可刘十三也一直是外婆活着的希望啊。
如果说外婆是刘十三永远的靠山,那么刘十三就是外婆心里永远牵挂的海。
刘十三和外婆,彼此都是彼此的曙光。
成长就是一个逐渐失去、逐渐告别的过程,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儿,日后重新说起,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两三句。
平凡如你我,在不知不觉的某个时刻,我们的存在,突然就照亮了另一个人的生活,因为悲伤不能埋没希望。